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离别 思乡 写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长的渭水东流不休,什么时候能流到雍州?
请带上我的两行热泪,向着遥远的故乡奔流!

注释
渭州:陇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肃陇西县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鸟鼠山,东流至陕西境入黄河。秦川:今陕西中部地区,此处指长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为雍州,治所在长安。唐代开元元年,复改雍州为京兆府。此处借指长安。
凭:请求。
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高冠别业。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5-177

创作背景

  这首怀乡之作写于天宝八载(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经过渭州时看见东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乡长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

赏析

  这首诗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乡,而触发这种感情的缘由则是“见渭水”。全诗通过写渭水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诗的一开始就以“渭水东流去”点出题目“见渭水”;而“东流”又暗含诗人“西行”之意。因渭水东流,经过自己的家乡秦川一带,对于远离家乡的诗人来说,自然要触动对家乡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时到雍州”。这句不直写自己思乡,而是通过流水来写,不直说自己何时归故乡,而说渭水“何时到雍州”,语意极委婉。而且,这里不用直陈语气,却用反问语气,与白居易《亿江南》词中“何时更重游”,与韦庄《浣溪沙》词中“几时携手入长安”等等诗句一样,都表现出一种痴情的期待和盼望,从而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通过这种委婉深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江司兵寄示所和赵司录相从饮解嘲之句

宋代程俱

卜居林塘静,禽鱼乐融融。阳和一披拂,照烂黼绣工。

柔条罥繁枝,幽香来晚风。谁谓武陵远,临清千树红。

俯仰村郭间,从容圣贤中。暮见月圆缺,馀光入疏栊。

朝乘日车作,坐守四壁空。遥想赵与江,屈身薄书丛。

正类鹳雀碧,未为覆盆烘。禄隐寄簪笏,神游在方蓬。

时时望西山,把酒一笑同。茗碗倾石鼎,山蔬出筠笼。

不妨问中圣,何暇赋恼公。赵子五车腹,春秋富终童。

居然出其类,俨如黄发翁。江子事超旷,町畦漫无封。

但见磊砢姿,温温若春浓。人生迭相笑,伧父嘲吴侬。

鸱夷与井瓶,忧乐殊初终。且当从所好,迂辔若为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宋代张孝祥

枷花搦柳。知道东君留意久。惨绿愁红。憔悴都因一夜风。

轻狂蝴蝶。拟欲扶持心又怯。要免离披。不告东君更告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方尚书所藏晦翁书夙兴夜寐四字

明代夏原吉

紫阳夫子诲人深,四字亲书重万金。若使宰予当日见,应忘昼寝惜分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五弟

清代姚士陛

宦游记汝悬弧日,一瞬沧桑十八年。早岁负薪廉吏后,重来衣葛故人前。

出门含泪离慈母,长路冲寒值雪天。好认荒祠拜先子,江郎桥畔古坛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开平书事 其五

元代梵琦

夜雪沙陀部,春风敕勒川。生涯惟酿黍,乐事在弹弦。

不用临城将,何须负郭田。双雕来海外,一箭落天边。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